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意思是什么【100句文案】

个性昵称网
评论 2023-05-31 09:17:26 浏览59

一、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意思

1、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胸怀广。

2、总之,“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你心底无私,生命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因为你的心清净,周围的一切也显得格外美丽;因为你满怀慈悲,也就会为身边乃至世间所有的人带来光明!

3、自律固然要严,待人不妨从宽。内心的光明要时时烛照自身过错,也要洞察人情事理,引导自己培养做事的才干。曾国藩认为能做事的人都有脾气,同时也不忘强调,还是不能由着性子来。曾国藩沉浮官场几十年,由早期的不适应到后来的如鱼得水,可以说深知官场的人情世故,他有一句概括官场人情的话:“交情离合,有在情理,有不在情理。”

4、因此,一个老师的心里应该装着知识,不应该全是金钱、地位和竞争;一个学生的心里也应该装着知识,不应该全是乱七八糟、无意义的事,而且,这些知识也应该为利他心所摄持。如果老师没有利他心,学生也没有利他心,人类的方向又在哪里呢?是不是很悲哀、很可怕?

5、人和人相处,其实很简单,你对我好我也给你回报,别为了利益,伤害对你好的人,别为了钱财,出卖信任你的人。

6、(4)《入中论》云:“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著法,如水车转无自在,缘生兴悲我敬礼。”

7、与人相处,态度决定一切。

8、何必在一些小事上过不去呢?宋朝无门禅师(8)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对一个了无挂碍的人来说,人间处处充满了美好景致。不是吗?

9、而当我们致中和时,也就是心如如不动时,天地自然运作,各归其位,草木自然生长,身体自然健康,情感自然美满,财富自然丰盛。

10、《吕氏春秋》云:“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意思是说:天无私,所以它才能覆盖整个世界,如果它有私,就只能覆盖部分地域了;地无私,所以它能承载世间的万物,否则也只能承载少数的器物;日月无私,所以能普照世间,否则也只能偏照一方;春夏秋冬四时无私,所以它们总是自在运行,否则,如果某一个季节,比如春天或者夏天的时间过长,四季就颠倒了。因此,人要想放宽心量,就应该效法天地,去除私心。

11、所以,《修心七要》里有个窍诀:你应该把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痛苦,全都归罪于“我执”,而不是他众,只要你能对治了“我执”,你就不再痛苦了。

12、点击上方(改变的力量)快速关注

13、以前有很多大学生跟我说:“我毕业以后,一定要帮助别人,除了养家糊口的工作以外,我要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回馈社会……”但事实证明,多数人只是喊喊口号而已,毕业不到一两年,就被世间的浊水染浑了。就像黄河源头的水本来是清的,可是一路流淌下来,渐渐被两边的黄土染黄,当初的“清澈”再也看不到了。

14、其实,真理也是最实用的学问。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生活中遇着痛苦了,你可以试着分析:这个痛苦,它是不是因为我对自我的执著产生的?而这个“我”,它是不是那么真实呢?佛法里说它是假的,为什么是假的呢?……这样一步一步观察下来,长时间地修习下去,慢慢地你就会减少“我执”,“我执”减少了,最终就会通达“无我”空性。

15、“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只是一段旅程而已,这段旅程是否美妙,是否有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自身心灵的感悟和观照,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如果总想着不如意,那一生过的就黯淡无光。内心光明,就是每个人都能由此内心光明启发而去修身、做事,锤炼真实的性灵,如此世界才是绚丽多彩的,良善和谐的,我们的短暂人生才是美好从容的。

16、你错了能指点你,你对了能支持你,这是贵人。

17、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18、人帮我一回,我十倍返回,这叫情义!

19、如果这种理念能在学校、社会团体中推广,利益是可以想见的。因此我认为,知识分子在具有知识的同时,更要有利他的精神,要有对社会、对人类负责的意识。

20、我欣赏的,不是舌灿莲花的口舌,而是暖人心肺的行动!

二、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意思是什么

1、心底无私的人都非常的心胸宽广,他们的 批评,以达到最优秀的效果 。

2、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

3、曾国藩一针见血地指出,传闻中关系密切的胡林翼和官文,其实只是敷衍而已,并不是真心相交,官文城府极深,表面上推让,触及到其地盘则必定力争,幸好官文只是为了保自己的官位,没给胡林翼造成很大的麻烦。可以说曾国藩对当时的形势及周围各色人等都洞若观火,他洞达人情而又能宽厚待人。

4、若有受益,随喜点赞分享

5、这个道理很深,以前我读书的时候不懂,因为书里没有这些。不过,当我痛苦时会思索:这个痛苦,它是来自于外境?还是心识?如果不是全由外境的话,心的成分就很大了……但当时只是模模糊糊地觉得,痛苦应该跟心有关,后来学了佛法才明白:其实这些都是心里的执著导致的,而且每一个心念,也都与“我执”息息相关。

6、说到这个“私”,一般都会觉得是行为上的一种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7、否则,一离开学校就停止学习,忙家庭、忙工作,与有益的知识完全脱离,不知不觉中,言行举止也不如法了,又虚伪又狡诈,这对一个知识分子而言,是很悲哀的。

8、公案里的这种现象,我们听了以后都会觉得荒唐,但不幸的是,现在的社会已经是这样了。大家可以冷静地看一看:人人都在追求地位、财富、感情,几乎没有人谈真理了,即使有些人在谈,一碰到房子、车子这些现实的问题,真理也就顾不上了。

9、还有我前面讲的,“痛苦的来源是我执”、“我”以及“我”所执著的一切是假的,这也是真理。虽然这否定了我们从前的认识,虽然接受起来有点困难,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你有求知精神,不就是要用在这样的真理上吗?

10、做人的心量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不为一己之利去争、去斗、去夺,扫除报复之心和嫉妒之念,自然“心底无私天地宽”

11、我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先生有一首《赠曾志》的诗,其中第二章写到: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12、赠曾志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最后两句的翻译(自己弄的.也不知道行不行(往事如过眼云烟都已忘记了,心底无么才能感觉到天地宽广!

13、心里无私的人是非常善良的,他们时刻考虑别人的想法,不以利益为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

14、阳明先生有一次收到一封信,边读边浑身颤抖,他马上觉察到自己动气了,赶紧放下信做格物致知,等到心情平静了再读,还有情绪又放下信继续格物致知,直到读信心平气和为止。

15、(3)《入行论》云:“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

16、“我执”是一切痛苦的因

17、你来,我欢迎,你走,我祝福。

18、印度伟大的佛学家寂天论师曾说:“执我唯增苦。”只要你执著“我”,就唯有增加痛苦。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你们也可以观察一下: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也不管是感情上的,还是工作上的,一切痛苦、焦虑和忧愁的源头是什么呢?真的是外面的人或物让我们痛苦了吗?不是,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执著,这也就是“我执”。

19、人欲是从我们的躯壳起念,从头脑起念。各种分析判断比较研究,不走心,是走脑。

20、余生,认认真真待人,问心无愧做人,你若在乎,我便珍惜;人怎么待我,我就怎么待人!

三、什么心底无私天地宽

1、为民者,若心底无私,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人诚实,与同事、朋友都能以诚相待,坦荡相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交朋接友,不要老想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而是要考虑到自己应该为别人付出什么。

2、心喜乐了,自然会想着去利益他人,因为爱满自溢。

3、所以王阳明强调去人欲存天理。也就是说把我们的私心杂念摒弃,只留下天理。

4、陶铸用松树的风格写道:像松树一样,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能茁壮成长,顽强工作,从不被困难吓倒。陶铸的一生就是松树风格的写照。1978年12月,陶竹10年冤案终于破案,他的骨灰在曾志和女儿的护送下,在陶竹工作多年的广东,被安葬在广州白云山的松树下。

5、内心丰盛,自然外在就会丰盛。内在喜乐,自然外面看到的都是心旷神怡。

6、于是她创立了嫣然天使基金,饶益世人。在做慈善的过程中,也让她明白了:执著“我”是徒然的,越执著越痛苦;而一心利他,天地却比以前宽广多了。

7、人怎么待我,我就怎么待人

8、但不管怎么样,即使大家普遍失去了有价值的观念,我们还是要追求真理。真理有时候是显得比较神秘,像佛教,像各种古老的智慧,但这不应该妨碍我们的兴趣。在座的很多是硕士、博士,大家学习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寻求真理吗?既然如此,我们怎么甘心几十年吃吃喝喝地过一辈子?

9、孔子曾言:“一个人心术要正,行为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0、可见,有知识的人,在有知识的同时,还一定要有利他心。当然,作为一个凡夫人,都会有自我的维护和执著,不可能没有,但这种执著不能太大了。白天想着自己,梦里也维护自己,从来不为别人着想,不为社会着想,这样的人,他的生存空间不会广阔;而对他人而言,他的存在,也不一定有价值。

11、珍惜我的人,我加倍对你好,利用我的人,不值得我的好。

12、棋盘容纳楚汉边,心中无私天地宽。大肚能容天下事,心中无私天地宽。蝉虫作茧线线牵,心中无丝天地宽。

13、当然,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利他的学问,应该是有益于社会的学问。只要你不断地学、不断地实践这些,你的人生一定会灿烂,一定会发出有利于自他的光芒。

14、意思是:只要人心底坦荡无私,人的胸怀便要比大海、天空还要宽阔,人的内心没有什么欲望,正直、无私奉献、心胸宽广,学会包容。那么这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看起来都是美好的,很多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出自:《赠曾志》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15、心清静了,自然会知道该做什么样的事,因为心外无事;

16、昨天我去了武威县见到了萨迦班智达(6)的遗塔。萨迦班智达是藏传佛教的伟大上师,他在1244年应邀来这里弘法,并于1251年在此示现圆寂。他的遗塔,虽然经历了多次的地震以及毁灭运动,现在仍完好无损。后来我又去拜见了鸠摩罗什大师的舌舍利,他也曾在这里住了17年。从这些以及其他佛教圣迹来看,这片土地对佛教的传播,有着相当大的贡献。

17、无私是开朗的,如果你能这样面对生活的每一天,生活就不会因为脸上的阴云、心中的的苦而改变它本来的模样。

18、曾国藩说:“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著私物也。”心底无私天地宽。人的内心本有良知光明的种子,有追求道德完善的愿望,而其动力则是知耻、悔过之心,这一点内心的光明催人反省和上进。

19、曾国藩反省、改过的决心之大、意志之坚,是不多见的。要保持内心的光明不灭,时时观照自己的过错,曾国藩认为首要在于“不自欺。”他认为人有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而不肯下功夫去做,之所以做事无恒,修身不力,就是因为自欺,自欺就是一种逃避,非大丈夫所为,由自欺而终至于欺人。

20、所以情绪需要被看见,它就象我们的内在小孩,需要去拥抱他,面对他,体验他,和他在一起,直到他慢慢消融。

四、心底无私天地宽下一句是啥

1、“我”所执著的是假象

2、比大海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只要人心底坦荡无私,人的胸怀便要比大海、天空还要宽阔。明白了吗,希望您也能够“心底无私天地宽”。

3、一身正气无媚骨,心底无私天地宽。做人要象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君子谋财取之须有道,见利思义,莫贪昧心钱。要记住:非理之财莫取,非理之事莫做,明有刑法相系,暗有鬼神相随。要做到:无贪心,无私心,心存清白真快乐;不寻事,不怕事,事留余地自逍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4、佛教有大小乘之分。小乘注重的是自我解脱,通过证得无我,从而远离一切烦恼和痛苦,这种理念和修行,在如今的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家,是非常兴盛的。大乘佛教虽然也要求对治这个“我”,要求放下对自我的执著,但它首先要求一个修行人的是:你应该把其他生命作为关注的重点,然后在利他心的推动下,进行你的一切修行。

5、这首诗是陶铸在“文革”中遭受造反派迫害被囚禁时写给自己妻子曾志的诗。这两句的大意是说,往事烟消云散,全都随着记忆远去;只要人心底坦荡无私,人的胸怀便要比大海、天空还要宽阔,天地间的万物看起来也就是美好的。

6、我们生活在比较之中,有黑暗才有光明,有恨才有爱,有坏才有好,有他人和他人所做的事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

7、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一向认为真实的东西,其实最不真实。

8、佛教中最直接的认识,就是人的痛苦——从大的痛苦到微细的内心不平衡,都是源于“我执”。“我执”就是私心,就是对“我”和“我所”(1)的执著,梵语称作“萨迦耶见”

9、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

10、你怎么待人,人就怎样待你,你不揭人短处,别人就不会笑你弱点,你不议论人过,别人就可以包容你错。

11、陶铸的《赠曾志》读后深感当代的幸运和环境的优越,一些困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现在严峻的斗争的人文关怀,轻松快乐,少不做讨论,内容更应该珍惜,让业务变幻莫测,工作场所,相信公平和情意在天堂和地球,正义,很长一段时间。

12、你对我好,我自然就会对我好,

13、经典讲“厚德载物”,这个“德”我们通常理解为各种奉献,理解为行为上的去做一些好事。

14、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15、当我们心在道中,那就是一颗公心,自然被天地供养。

16、对待家人和亲人也应该做到心底无私,不要一天到晚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做人要学会感恩,学会怜悯和同情,对生活条件比你差的人要大度、要慷概、要馈赠;对那些比你生活的好的人,不要巴结,要不卑不亢,存几份天真童心,对朋友保持一些侠义之情。

17、里面的人每天看到的就是这些影像,也只有这些影像;久而久之,他们认为影像是真实的,从来不知道外面还有一个光明的世界。

18、曾国藩处事泰然,由此批评自己的学生李鸿章性子急,遇事缺乏耐性,曾经对幕僚赵烈文提到自己两三年的时间里,被参七次,总是以不变不动来回应,若是李鸿章恐怕没有这样的耐性。曾国藩有一次闲谈时,对赵烈文说自己临事只是一股不怕死的精神,把生死置之度外,刚创办湘军那会儿,几乎所有人都表示怀疑,非议和诽谤也很多;

19、李连杰在年纪轻轻就已经身家过亿了,那时他一直在追求怎么享受、怎么更成功,想的也都是自己。但后来他学了佛,开始作起了慈善,当他诚心诚意用大乘理念利益他人、回馈社会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从前为自我而努力的一切,并没有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而利他却可以。

20、(2)萨迦耶见:执著五蕴假和合之体,思为有真实之我,起我、我所见。

五、心底无私天地宽解释

1、”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意思是:往事犹如过眼云烟,都忘记吧,心里没有私心,这样人生的天地才宽阔无边。详析:”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出自陶铸的《赠曾志》。曾志,是陶铸的妻子。这首诗是他冤狱,在狱中和妻子分离的时候写下的,感慨当时政治上的混乱,人身的冤屈,家庭分离的痛苦。附陶铸的《赠曾志》原文: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2、让自己随时活在道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想要的外在丰盛自然呈现,因为内圣外王,内圣才能外王。

3、因此,一定要多学。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既然人人都有一个广阔的胸怀,为什么不广泛接受一些学问呢?

4、而且,一个人能有多少财富,主要看福报。有的人再怎么精勤,如果没有前世的福报,也拥有不了很多;而有的人,即使他不太勤勉于这些,也会富足。因此,教育应该重在培养德行。其实人活着的意义,不是看你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是看你是否能利益他人;再开阔一点说,就是看你是否能利益一切的众生,而且是生生世世。

5、当然,还有敦煌文化。听说敦煌研究院就在兰州,的确,这样的文化值得研究,也值得传承。

6、可能你们都读过《理想国》。在这里面,柏拉图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和他之间的对话,阐明了他们的哲学思想。其中有这么一个“洞穴比喻”:

7、当这一利他的理念被再再强化以后,自利的心就淡化了;而自利心越淡,利他的心及行为也会越来越明显……就这样,在增上利他与弱化自我认同的过程中,自身的烦恼和痛苦就日趋减少了。

8、刚才说了,痛苦源于“我执”,但这个“我”,以及“我”所执著的一切,是不是真实的呢?不是真实的,只是假象而已。这一点,不仅是佛教理论,就是用世间的方法来看,也是一目了然的。

9、一个心底无私的人,不论他走到哪里,他都受欢迎,受人尊重,被人亲迷。他的周围是一片祥和,他的天地是无限宽阔,他的朋友遍天下。他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同样收获了更多的快乐,他真正享受到“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洒脱。

10、其实,空性不是这个意思。真正的空性是说,在生活中显现的这一切,虽然它的本质是空的,但显现是存在的。所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在做的时候,因为你懂得了空性,私心就少了,私心少了,天地自然就宽广了。否则,我们这个“自我”的意识本来就强,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乃至教育也不断地往这方面引导,那很容易就会出现一些极端的现象。

11、第一句是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尤其是烦心的事.最好全部忘却.第二句是说:不要过分的计较个人的得失,这样才能得到更大的个人空间.

12、其实从历史上看,你们兰州与佛教很有渊源。

13、如果有人骂了你,你去恨他,或许他没事你有事。因为他骂完就把这事忘了,而你一直记着,记别人的恶就是收脏。你心里面整天装着垃圾,身体能好吗?如果长期记住一些不好的事情,受害的首先是自己。

14、这是陶铸同志在自己遭遇磨难的时候,向妻子表明自己光明磊落,也希望妻子能够胸怀坦荡,保持乐观心态。陶铸同志说过:要培养高尚的情操,就要丢掉一切私有观念,与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要有坚强的革命毅力和“韧性”;要有丰厚的劳动人民的感情。

15、这是真正的秘诀!你把自己放下了,唯一想着别人,可能起初稍微难一点,但串习久了以后,你会感觉到,这种恒时为别人着想的状态,实在是最快乐、最放松的心境。你们也试试看,当你在生活中感觉苦恼的时候,把视线从自己的那点儿事上移开,尽心尽力、力所能及地为别人做点什么,这个时候你再看看,“我”的感觉是不是变小了?痛苦、烦恼是不是减少了?

16、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一个文人去打仗,如果不是一颗清静心去面对,如何能够在面对千军万马时知道每一步该怎么走?更别说打胜仗了。

17、和咱客客气气的,咱就彬彬有礼;和咱蛮不讲理的,咱就不留余地。

18、因为我们的本然状态就是丰盛,只是当我们偏离了道,丰盛就自然不被体验到。

19、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

20、在他们身后远处的上方有一堆火,就在火光和他们之间的这个位置上,洞外上方有一条路。沿着路边筑有一堵矮墙,墙后有些人举着各种器物,做着各种动作,而影像就投进洞里,呈现在洞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