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理解有关的词语【精选100句文案】

个性昵称网
评论 2023-05-08 02:21:17 浏览59

一、关于理解的词语有哪些

1、矜持:庄重、严肃、拘谨、拘束

2、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3、这样的理解词语教学,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让学生对词语表示的概念作出解释,追求的目标水平是像词典解释那样对某个词语概念进行释义,即培养学生对概念释义的能力。对概念释义,不要说小学生难以做到,即便是成人甚至是教师也难以做到,要不,怎么有图画法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操作呢?这种对概念释义的教学,有时会陷入以概念解释概念的怪圈:“著名”是什么意思啊?“著名”就是有名的意思。那“有名”是什么意思呢?“有名”就是著名的意思。

4、 (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5、高深莫测(gāoshēnmòcè):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6、词语理解是语文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问题,今天给大家准备了18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快转发起来吧!分享给有需要的孩子~

7、将词语和一些常见的、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用比喻句式进行解释的方法。如:

8、绿色:像树叶一样的颜色

9、释义身:亲身;体:体验。亲自去做,努力实行。

10、当读书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首先会查词典,先把这个词语的意思找出来,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前后意境来判断这个词语在这篇文章中的意思。如果那样还是不理解的话,我会把那段话多读几遍,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也算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吧!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哪怕只有微末的帮助也能让我开心!

11、恍然大悟:做一道数学题,各种办法都试过了,可就是做不出来。忽然想到了以前老师讲过的一种办法,试一试,一下子会做了这道题。

12、成语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13、长虑顾后虑:思考;顾:回头看。从长远考虑问题。

14、读书时还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如《七颗钻石》这篇课文里有“喜出望外”这个词语,联系前文描写的内容:小女孩为了生病的母亲到处去找水,可是哪儿也找不到水,她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她发现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你就不难理解“喜出望外”就是指遇到了出乎预料的事而特别高兴了。

15、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重(大)。

16、成语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17、肆虐:肆,任意地干;虐,残暴。肆虐:任意地干残暴的事情。

18、(剪子股)放风筝时,在竹竿上斜捆一根小木棍,做成剪刀形,以便挑线,称为“剪子股”(籰子)绕丝纱线等的工具。(顶线)风筝的系牵线,约长一二尺。(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豁刺剌)象声词。(咯噔)形容皮鞋踏地或物体撞击等声音。(铰)剪。(飘飘飖飖)随风飘动摇摆。(展眼)比喻极短的时间。(睃眼)斜着眼睛看。(荒郊野外)指远离城镇的郊外、人烟稀少的地带。

19、弃养:婉辞,指父母死亡。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文中指作者因为失去了母亲而感到终身遗恨。

20、词语角度: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肿块。冻疮常见于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易复发。中医的冻疮就是局部气血运行不畅,寒凝所致。

二、与理解有关的词语

1、方法图画法。在分析理解戴嵩技艺高超的过程中,出示国画水牛图,通过提问:哪部分是“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指名让学生说出,教师肯定后小结:这就是“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了。

2、和蔼:此词的重点在“蔼”字,它就是这个词的词眼,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和气、态度好”。因此,“和蔼”的含义就是“和气,态度好”。

3、形容很理解别人的成语有善解人意,形容非常善于理解别人的想法和要求。近义词有通情达理,投其所好,深明大义,心心相印,形容彼此的思想或者感情完全高度一致,彼此非常信任和理解。通情达理 容一个人说话或者做事非常讲道理。造句,他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从来不和人胡搅蛮缠。

4、作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倡导者,他身体力行,因地制宜地在后山开垦了半亩菜地,每日在地里劳作后方才进食。

5、字义:理解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ǐjiě。简意为了解、明白。

6、有的时候,文章中会配有插图,利用这些插图便可以很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7、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忠勇”一词,“忠”有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又如“艰难险阻”一词,“艰难”是“困难”,“险阻”有“险恶有阻碍”的意思,“艰难险阻”就可以理解为困难险恶。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时要注意的是,分开解释字义或词义时,必须十分准确,否则再合起来理解时就会出差错,如:“爱不释手”中的“释”应该是“放下”,如果错误地理解为“解释”的话,那么合起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就会让人莫名其妙了。

8、当我们一出生便已在“社会”,我想相当于古时那个梦幻般的“江湖”一样吧!用政治观回答,即人们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通过生产关系派生了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社会,并在一定的行为规范控制下从事活动,使社会藉以正常运转和延续发展。用历史观回答,即渊源流长,亘古连绵的一个过程。

9、理解词语的方法主要有:联系上下文。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让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拆分法。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先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

10、许地山《补破衣的老妇人》:“他凑合多少地方的好意思,等用得着时,就把它们编连起来,成为一种新的理解。”

11、词语理解是语文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问题,今天给大家准备了18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快收藏起来吧!

12、(丁一确二):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13、有些词的词义,就是这个词中各个语素(字)的意思的总和。例如:

14、博学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15、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围得非常严密。泄,排出。

16、莽莽:①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②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17、一孔之见(yīkǒngzhījiàn)

18、永不言败就是为一个奋斗的目标不懈的努力永远不说失败永远不轻易放弃。面对困难永不认输,积极努力地去解决。越挫越勇,屡败屡战。喻意是: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

19、成语致知格物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20、(示例):只这一相形之下,美丑高低,便~了。◎闻一多《冬夜评论》洞若观火(dòngruòguānhuǒ)(解释):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三、理解是什么词语

1、(出自):《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2、这的确是理解词语的教学,但对这样的词语教学,我心存好些疑问:这样进行的理解词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这些要学生理解意思的词语是根据什么确定下来的?这样理解词语的教学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词语的教学吗?

3、方法词解法。在分析理解众人夸赞的时候,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同义词:夸赞、称赞、赞扬。然后,教师表示肯定后,说它们的意思相同叫同义词。

4、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时,告诉学生找这个词的同义词,如“美丽”一词,它的同义词是好看,漂亮。等等。

5、接着,以任务“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知道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的?用横线画出”组织学生读书,画出有关的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6、出处:清·方以智《东西均·道艺》:“讵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偶窃一知半见,谓人悟门,便住门限上,登曲录床,此生不可复下。”

7、用找词语的反义词,在前面加“不”(或“没有”)进行解释的方法。如:

8、 (解释):玑:不圆的珠子;珠玑:比喻优美的文章。形容人很有文才。

9、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10、红色:像鲜血一样的颜色

11、成语博闻多识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12、马虎:形容做事不认真。

13、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

14、(不言而谕):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15、血洗:像用血洗了一样,形容残酷的杀人。

16、(示例):但须不设暗计,~,有手段平空拿我,吾即拜降。◎《杨家将演义》第13回一清二楚(yīqīngèrchǔ)(解释):十分清楚、明白。

17、例如《画家和牧童》关于“著名”一词意思的了解,可以这样组织教学:

18、如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写海鸥扑向老人遗像时,“海鸥飞成了白色的漩涡”一句中的“漩涡”,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

19、《宋史·儒林传林光朝》:“(光朝)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

20、理解词语bai的方法主要有:联du系上下文。如zhi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dao,应该遵循“词zhuan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shu,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让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拆分法。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先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

四、形容理解的词语

1、例句:他总是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2、有些词从表面上看深奥难懂,但词中有的语素(字)是常见的,因此只需借助字典找出不易理解又是这个词里比较重要的语素的含义就行了。如:

3、不加思索思索:思考探求。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办事敏捷迅速

4、比喻全部透彻的理解和领悟,比喻达到精通 的成语有:

5、理解绝对是养育一切友情之果的土壤。——美国总统威尔逊

6、忸怩: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7、,荟萃,澄澈,资深,清灵,睿智,天籁,泰然,淡雅,彼岸,朴素,内敛,凌然,风靡,搁浅,蜕变,芬芳,玲珑,皎洁,真谛,晨曦,纯青,旋律,游吟,含蓄,淡描

8、博大精深 ( bó dà jīng shēn )

9、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0、(不言而明):明:明了。不用解释,就已经明白了。

11、似懂非懂(sìdǒngfēidǒng)

12、例句:王阳的有些行为让人不可思议。

13、那么,这样理解词语的教学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词语的教学吗?答案是否定的。

14、车水马龙:车子象流水,马好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15、出处:《礼记·中庸》:“反古之道”。郑玄注:“反古之道;谓晓一孔之人;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

16、一个不被理解的真理会变成一个错误。——法国巴劳尔

17、喜欢我记得点击右上方的三个点,给我标星哦,茫茫人海,永不失散。

18、宋·吴处厚《表箱杂记》卷八:“只知外貌之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

19、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六合之内,固无奇不有,而此则尤难理解者矣。”

20、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五、表示理解的词语有哪些

1、我们进行的是母语教学,这种对概念释义的教学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在母语的环境中,学生对某个或某些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把握得不是十分清晰,也不会妨碍他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对整篇课文内容的把握。其实我们成人阅读也是这样的。

2、遥望:遥,远处;望:看。遥望:向远处看。

3、人们对一切都会厌倦,除了对理解。——古罗马诗人维吉尔

4、想要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查字典。还可以从句子里理解,毕竟有情景的情况下更能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

5、身教重于言教,领导要求群众做到什么,首先自己要身体力行。

6、联系上下文解释法

7、每个人都有他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在情理上是可以宽恕的。——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

8、满腹珠玑 ( mǎn fù zhū jī )

9、因为有些语言,特别是那些较难理解或较难发音的词语,儿童一时半会儿是讲不出来的,如果父母硬逼着他们鹦鹉学舌,只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痛苦,失去对学语言的兴趣

10、机枪——一种现代兵器。

11、成语远见卓识见:见解,见识;卓:高超;识:知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12、(词目)理解(拼音)lǐjiě(词性)动词,(褒贬)中性词(近义词)了解(反义词)误解(释义)(动词)懂;了解:互相理解,加深理解,理解文件精神,你的意思我完全理解。(例句)我们要能得到别人的理解,过得才不会那么累.

13、对真理的错误理解,不会毁灭真理本身。——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

14、宋·苏轼《众妙堂记》:“庖丁之理解,郢人之鼻斲,信矣。”

15、(2分)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2分)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从诗句中找出能反映初夏季节特征的景物。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从诗句中,体会诗歌的主题中心。

16、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17、以问题“读课文后,你认为画家戴嵩是个怎样的画家?”引出学生读文后对人物的感受——著名的画家和虚心的画家。

18、用找词语的近义词或同义词进行解释的方法。如:

19、喜欢今天的文章,请在文末点亮“在看”分享给亲朋好友吧!

20、认真阅读文章,推断词语在文段中要表达的的意思。常用“文中指……”的形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