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周而不 比 小人比而不 周【精选100句文案】

个性昵称网
评论 2023-07-09 09:56:39 浏览59

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

1、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无求者,天不能贱

2、都还没有尽心去做、去克服,就退缩了,这是没有尽到责任的!

3、要跟一切有缘的人结善缘,要善了每一个因缘

4、历观古今功名之士。皆有积累殊异之迹!

5、如果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低下的人。那这里的君子就是精神层面的统治者。为了维持统治,周也是最优选择;小人比,也是其最优的生存策略。

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周:合群。比(bì):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7、就拿东汉时期的清流人士来说,那些诸如陈蕃一样的清流名士,要和宦官、外戚斗争怎么斗得赢呢?经常把他们抓起来,或坐牢或杀头。唐代也有过清流名士和宦官军阀斗争的,也没赢过。到了明代,东林党人和宦官的斗争也是很激烈的,但是君子们往往头破血流,斗不过这些权贵。而“小人比而不周”,往往互相勾结,为了利害关系而混在一起,但他们不是以道义来团结人。周,以道义而言;比,以利益而言。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怎样成为君子,又不落入君子的弊端,经常打败仗;但是我们又不能成为小人,又要获得小人的好处。高明的人在这方面一样能驾驭得很好。

8、君子之学,不同而大同,不需要什么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这世界有无数种花,怎么可能让每种花都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看看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就知道,东西方君子之间思想的共鸣。

9、君子,所见所闻所知所行周遍而没有疏漏,君子不会预先设定一个框框,戴有色眼镜甚至脚镣去知去行,只会从当下的现实出发,全面地收取所有的材料,对所有材料“不相“之,这些材料,包括社会的所有方面,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精英面首到面首精英,从生老病死到奸淫虏虐,一事不知,儒者之耻。

10、为什么孔子的话很难懂?孔子生在春秋时代,公元前551年,两千五百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事情,尤其改变了我们说话的方式。在今天能够读到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他老人家说的话,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更奇妙的是,古人说话都这么言简意赅吗?

11、人一生当中最后悔的事,往往都是在盛怒之下做出来的

12、在《论语·述而篇》孔子说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意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倡导的是仁义,是安贫乐道,只有君子才能合乎这样的道德标准。

13、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他有高贵的王族血统,但到了孔子这一代,家境衰落。孔子自幼家贫,放过牛羊也看过仓库,学会了不少琐碎的实务,用他自己的话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14、但是出现了“口”字后,“周”的意思发生了变化,表示田地里的庄稼茂密,引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周密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的:“周,密也。从用、口。”

15、判断一个人,应该看他所言所行都不离道德仁义!

16、君子周的“周”如何理解?“周”最初出土于殷墟甲骨文的占卜辞中,甲骨文中的“周”字,没有“口”字。由“田”字演化而来,在四个空格中各加一点,表示“封田分地”。所以周王朝的建立,其实就是分封制度的建立,也就是封建制度的雏形。

17、孙中山: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质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两百多年的事。讲到政治哲学的真谛,欧洲人还要求之于中国

18、(患者来信)一封来自北京患者的求医心得分享

19、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还能遵守道德,这样的人必有后福,必有大福!

20、贤德之人,绝对不谄媚巴结君王,“不损君以奉佞”。

二、君子周而不 比 小人比而不 周

1、“俗乱则道荒”,风俗混乱了,道德就要沦丧了!

2、五伦当中,只要不能够感通,还是我们自己“德未修,感未至”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还自遗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4、评论区问生女儿叫什么,我说叫周一

5、为什么呢?“君子以义交,小人以利交”。君子和所有人搞好关系,是因为君子和光同尘,对别人没有所求,心胸开阔,光明磊落;小人则不同,贪财好色,见利忘义,他们和一两个人亲密,是因为他们交往的人,都是为了能够给自己带来某种好处。

6、尧帝的风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7、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第14章。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8、自爱的人决定“闻过而喜”,闻过会不高兴的,那都是不自爱的人

9、任何希望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的学问、宗教、理论等等,都是小人之学。例如所谓的基督教、道教之类的玩意,立一个上帝、道,然后让人去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这就是典型的小人之学。

10、一个家庭假如放纵了一个欲望,这个家也会败!

11、谗言慎莫听,听之祸殃结,君听臣当诛,父听子当决,夫妇听之离,兄弟听之别,朋友听之疏,骨肉听之绝

12、一个人一生,要保持能够接受劝谏,这一生的德行才不至于会毁败掉。

13、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自己要先做对

14、“贪淫好色,则伤精失明”。要节制欲望,不可以放纵。

15、设计这些杀人游戏的人,造的罪孽很大!

16、这章的根本就两字:“周”和“比”。何谓“比”?“比”在甲骨文里是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典型的象形字;“周”,甲骨文里是“田”里有四点,表示把田里都种满了,因此就有周遍而没有疏漏的意思。

17、一个团体里大家都不敢讲真话,那这个团体的大患就要到了!

18、诚敬堂中医雷大夫:(请告诉父母)给老年失眠患者的靠谱建议!

19、不比较人与人的异同,能包容与自己性情、作风截然相反的人,以此提升心胸、格局,是做人之“周”。不比较事与事的难易,不依喜好、能力挑剔工作,当仁不让,勇于挑战未知、突破自己。不分别工作的贵贱,不比较身份、学历的高低,处上位的人能放下身段洗碗、扫地、做饭,是做事之“周”。

20、对于这句话的理解,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句话语出论语为政篇,孔子之所以做出如此的言论,是因为在东周时期,礼崩乐坏大部分的贵族官员都期望着变法、改制,这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非常反感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他们将那些仅为了个人利益而违反祖制的官员设为小人,他们没有廉耻,罔顾礼仪,只为个人利益而结成朋党,但因为他们确实能够获取现实的利益,因此这种官员越来越多,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守旧派则始终是极少部分的人,这孔子才会有一种孤家寡人的感觉,将自己比作手里也有讲求忠信的君子,而痛斥为不守礼的小人。

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为什么这么翻译

1、假如我们奉行圣贤教诲几十年了,命都改不了,下一个念头是什么?

2、有学历、有地位、有财富的人,能不能找到不傲慢的人?

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4、把本节译成白话,有两种不同的版本。

5、责任心从哪里锻炼?孝道。

6、国家能长治久安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领导者能改过、迁善、行义

7、从古至今,得到贤德之人,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了,就会导致灭亡。

8、君子掌权,在他眼里小人都是君子。这样还不能成为君子的人,就是真正的小人。小人弄权,在他眼里连普通人都是小人。这样还能不做小人的人,就是真正的君子。

9、“见人善,即思齐”面对每个交往的人,都能学习他的优点,取他的长处!

10、其实出自《论语之为政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1、诚敬堂中医雷大夫:请告诉父母(2)安寝十要,有效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

12、能让国家人民过上好日子,主要的根本在君王自身的修养。

13、《论语·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14、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15、接着,“叔向曰”,他就对着藉偃说到,“君子比而不别”。“比”在这里就是并肩和谐合作,把事情成就。但是,“不别”就是不别立党派,私党又去损害国家的利益,是决定“不别”,不去做这个事情。所以他们是“比德以赞事”,互相配合,成就君王的道德、成就事情,“赞事”就是把利益老百姓的事能够做成,叫“比也”,“赞”是辅佐好这个事情。“引党以封己”,透过群党,谋私利来厚自己,“利己而忘君”,自私自利,都忘了国君、忘了国家,这叫“别也”。

16、所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可解释为,君子待人接物平等、中正、无私,小人则以私欲、喜好、利益为先。这是修身与否的本质区别,而越是无私,越是周而不比,越符合天地、圣人之道。

17、一言一行都是心的反射,讲错话,做错事,病根还在心态不对

18、一个为政者要把教化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19、君子周,是君子所有选择中最优的选择,根本无需去比;君子如果能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多数人都支持他,政权稳定,为什么还要与人勾结?没必要多此一举。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见《论语•为政》。周:团结。比勾结。这两句大意是:君子团结,却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却不团结。孔子认为君子以“义”合,所以团结就牢固持久;小人以“利”合,所以只是一时的勾结。这两句话若赋予新的思想,对我们择朋交友仍有积极意义。

四、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

1、“听忠难,从谀易”。我们从内心深处真的改正心境,不要好面子,不要好听好话!

2、—————正文结束———

3、不要急于求成,要“晚就则善终”,要厚积薄发!

4、有鉴于此,我对本节经文的理解是:孔子说:君子广结善缘、接济贫寒而不结党营私、作恶图利,小人结党营私、作恶图利而不会广结善缘、接济贫寒。

5、小人:指待庶民,就是普通老百姓。

6、丈夫有不对,首先反省自己。

7、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听思聪」要听到弦外之意

8、“孝敬仁义”是最重要的德行基础

9、一个国家、一个团体兴旺,靠“忠信”!

10、纸张是蔡伦发明的,蔡伦生于东汉,公元88年,距离孔夫子的春秋时代有六百多年。毛笔是秦国的大将蒙恬发明的,蒙恬是秦国人,生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59年,距离孔夫子的春秋时代,还是差了三百多年。

11、当一个人很重视味觉的时候,他的贪欲会愈来愈重!

12、《格言别录》里面提到,要劝一个人,首先不能指责他最忌讳的东西

13、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非常不幸地生在了一个“没有纸也没有笔”的时代。他只能通过讲学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

14、李泽厚:孔子说:“君子普遍厚待人们,而不偏袒阿私;小人偏袒阿私,而不普遍厚待。”

15、“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他在家里就是要人家伺候的,哪有可能说到单位去马上变得独立,尽忠职守?

16、一生都耗在追求外在的物欲,最后他人生也会很悲哀

17、党,指朋党,是谋求私利的共同体.真正的君子是不会结党聚众为自己谋求私利的.小人才喜欢与小人结党钻营,利用朋党的势力为自己牟利.

18、孔子四教:文、行、忠、信

19、一个修行人,不勇于改过,甚至连最亲的另一半,都不会尊重我们!

20、在心里面先盘算好自己的利益,盘算自己的名声,跟人家合作也只是暂时的,互相地利用。没有合作的话有些事情做不成功,所以说他们也是为了利益才能走到一起。所以说“小人比而不周”,没有真正地团结合作,只是表面的,表面上还是合作,内心不团结。

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相近的话

1、一个国家的兴盛,在于能够"亲贤臣,远小人"

2、“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广泛听取意见,隐恶扬善。

3、我们看到,“叔向见司马侯之子”,叔向是晋国的大臣,他见司马侯之子。司马侯也是当时候晋国大臣,但是他已经去世了。去世没多久,见到他的儿子,“抚而泣之”,叔向,因为毕竟是他的晚辈,拍拍他、抚慰他。接着,他自己也流眼泪了,很伤心说到,“曰:自其父之死,吾莫与比而事君矣”,从你父亲去世之后,我就找不到能跟我,“比”是什么,亲近、并肩努力。大家学中华文化,同一个字,它的意义不一定一样。这里“比”是并肩努力、携手并进,来劝谏君王,成就重要的决策。这个机会都没有了,所以他很感伤。

4、“君仁臣忠”,君不仁,怎么要求臣忠呢?

5、Superiormenkeepharmoniousrelationswitheachotherbuttheyneverformcliques.Onthecontrary,inferiormentendtoformcliquesbutfailtokeepharmoniousrelationswitheachother.

6、比,甲骨文时两个人站在一起,称为比。比:比较,分别。周:普遍、共同,无分别。小人:古时不懂修身之人的统称,反之,懂修身之道是谓君子。

7、古人看事情很不一样,他不是只看眼前的问题,(不论现行,而论流弊...)

8、教育最严重的问题: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忽略了道德,忽略了根本!

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国家、领导人民、教化人民,教育要摆在第一位

10、每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就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换个角度看,小人的比正是君子周的前提基础和条件。

11、我们所有遇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招感来的,怨不得任何人

12、『天地之所载也』,这所有的财利都是天地化育产出来的!

13、君子与小人是政治意义上的人群之分,而非现在所指的道德层面上的区分。

14、周,就是在一定的道义原则下,团结周围可以团结的人;比,就是抛弃道义原则,为图私利互相勾结。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可以被解释为:君子在一定的道义原则下,团结周围可以团结的人而决不图谋私利勾结别人;小人为谋私利勾结别人而抛弃道义原则,所以并不会团结周围可以团结的人。

15、中华文化·断了三四代,大家都没基础,所以要“隐恶扬善”为好!

16、(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17、天地间,除自责自尽外,更无道理矣!

18、通过转变思维、改变认知,减少私欲、喜好、分别心,稳定情绪后,便能容纳不同的人,接受不同的事,如此,才能海纳百川,提升境界,做到周而不比,君子不器。

19、大家冷静去观察,现在的年轻人,脸不是很有福报!

20、《曲礼》:“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